1、病原

  肝胰腺细小病毒状病毒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墨吉对虾、中国明对虾、短沟对虾、斑节对虾等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无特有症状,只是食欲不振,行动不活泼,生长缓慢,体表附着物多,偶然发现尾部肌肉变白。肝胰腺坏死和萎縮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首先发生在新加波和马来西亚养殖的墨吉对虾内,以后又发现在野生的和养殖的中国明对虾、波斯弯的短沟对虾、菲律宾的斑节对虾和澳大利亚的食用对虾。

  5、预防方法

  (1)严格检疫,杜绝病原从亲虾或苗种带入。

  (2)使用无病毒污染或经过过滤、消毒的海水。

  (3)养殖虾池应彻底清淤消毒。

  (4)投放健壮苗种或经消毒处理的虾苗。

  (5)大池改小池,浅水改深水,合理密养,设立增氧机。

  (6)投喂优质配合饲料,或添加免疫多糖类和提高抗病力的中草药。

  (7)稳定虾迟理化因子和藻相,投放环境保护剂和有益细菌或活性生物制剂。

  (8)早晚巡池,发现异常不乱用药或滥用药,应取样检查,要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或对因用药,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等,实施全面健康的养殖管理。

  1、病原

  白斑综合症病毒(wssv)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中国明对虾、凡纳滨对虾(南美白对虾)等多种对虾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头胸甲内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点、斑块或条纹,肝胰脏肿大或萎縮,血淋巴稀薄、浑浊、不凝,头胸甲易剥离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20世纪90年代初,该病首先出现出现于日本及我国台湾、广东、福建等地,随后扩散并遍及亚洲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和地区。几年后蔓延到南北美洲,造成全球性的对虾养殖业损失。一般虾池发病后2~3d,最多不足1周时间可致全池死亡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繁殖时选用经检疫不带病原的健康虾作为亲虾。

  (2)做好水体消毒: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.8%~2.0%(活性碘)复合碘溶液0.1mL,或每667㎡水体(水深1m)用66.7mL对水后全池泼洒。

  (3)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和消毒: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均匀泼洒全池,消毒后应曝晒1周左右,然后进水。养殖过程中合理用手,陪好水色,保持优良水质。在养虾池中适当混养一些摄食浮游生物或底栖藻类的鱼或贝类,有利于防止水质过肥,起净化水质的作用。

  (4)放养密度要合理:对虾的放养密度、应根据当地水源、海域环境、虾池的结构和设备、生产技术、管理经验、虾苗的规格、饲料的质和量等条件而定。饲养管理过程中,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,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;坚持巡塘,定期检查,正确诊断,积极预防。

  6、控制 对苗种场、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、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。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,掌握流行病学情况。可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、切断传染源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控制本病。

  7、处理 苗种繁殖场内WSSV检疫呈阳性的亲虾和苗种应全部扑杀;病毒阳性的种用和商品养殖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,禁止用于繁殖育苗、放流或直接作为水产饵料使用。

  8、划区管理 根据水域和流域的自然隔离情况划区,并对其实施区域管理。

  1、病原

  副溶血弧菌、溶藻弧菌、鰻弧菌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虾蟹幼体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反应迟钝,体色变浅而浑浊,不摄食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全国虾、蟹育苗场均有发生,尤其在饲养管理不善、水质恶化、饲料质量不好或带有菌的育苗场,在育苗后期常大量暴发,损失惨重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选择活泼健壮、体色正常、附肢完整、体表无任何附着物的虾、蟹亲体,进行繁殖产卵。

  (2)采用微流水生态育苗。

  (3)育苗池必须洗刷干净,并进行消毒。

  (4)育苗用水必须经过沉淀、过滤;最好和水生植物、微生物消化作用联合处理,净化、优化水质优良及稳定,将幼体养得健壮。

  6、治疗方法关键在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可选复方磺胺嘧啶粉抗弧菌类药物或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等,其用法和用量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。

  1、病原

  嗜水气单胞菌、副溶血弧菌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多种虾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虾体暗红、壳软、反应迟钝、不摄食、肝胰脏呈淡黄或深褐色、肌肉无弹性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红体病在国内外都有发生,危害海水、淡水中的多种虾,自虾苗至成虾都受害,流行于夏季,病程较长,累计死亡率高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繁殖时选用经检疫不带病原的健康虾作为亲虾。

  (2)做好水体消毒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.8%~2.0%(活性碘)复合碘溶液0.1mL,或每667㎡水体(水深1m)用66.7mL对水后全池泼洒。

  (3)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和消毒 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均匀泼洒全池,消毒后应曝晒1周左右,然后进水。养殖过程中合理用手,陪好水色,保持优良水质。在养虾池中适当混养一些摄食浮游生物或底栖藻类的鱼或贝类,有利于防止水质过肥,起净化水质的作用。

  (4)放养密度要合理 对虾的放养密度、应根据当地水源、海域环境、虾池的结构和设备、生产技术、管理经验、虾苗的规格、饲料的质和量等条件而定。饲养管理过程中,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,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;坚持巡塘,定期检查,正确诊断,积极预防。

  6、治疗方法

  外泼消毒药与内服药饲相结合。

  (1)外泼消毒药2~3次,选用三氯异氰脲酸粉、复合碘溶液等水产养殖兽药。

  (2)内服药饲5~7d。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择水产养殖兽药(抗菌药)。

  (3)疾病治愈后隔2d,泼1次生石灰,将水调成弱碱性。

  1、病原与病因

  副溶血弧菌、河弧菌。当甲壳受损或营养不良,重金属偏高时易感染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虾、蟹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甲壳表面有黑褐色斑块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危害各种虾、蟹,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,在捕捞的天然虾、蟹及人工养殖的虾、蟹偶然也有发生。在越冬的亲虾及亲蟹中极为普遍,发病率高,死亡率也高,是亲虾、亲蟹越冬期间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改传统养殖为环境协调型养殖,改传统育苗为微流水生态育苗。

  (2)彻底清塘。

  (3)要选择体格健壮、体色正常、附肢完整、体表无任何附着物的亲虾亲蟹。

  (4)捕捞及搬运要选用合适的工具及细心操作,尽量避免碰伤。

  (5)越冬池如是水泥池,池壁要光滑;同时最好离池壁5~10cm处设1圈拦网,防止碰伤。

  (6)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优良、稳定的生态环境,饲料营养全面、新鲜卫生。

  6、治疗方法

  养成期(1)每日1次、每kg虾拌饵投喂氟苯尼考粉[规格(以氟苯尼考计):10%]0.1~0.15g,连用3~5d。

  (2)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%~2%,去皮捣烂,加入少量清水搅匀,拌入配合饲料中,待药液完全吸收后,连续投喂3~5d。

  (3)在口服上述抗菌药物的同时,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、漂白粉(含氯30%以上)、溴氯海因等其中一中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。

  越冬期亲虾的治疗

  (1)每日1次,每千克虾拌饵投喂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[规格(以诺氟沙星计):10%]15~20mg,连用3~5d。

  (2)在拌饵投喂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的同时,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、漂白粉(含氯30%以上)、溴氯海因等其中一中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。

  1、病原

  嗜水气单胞菌、豚鼠气单胞菌和索布雷气单胞菌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虾、蟹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体表和附肢受伤,鳃丝局部或全部变黑坏死,鳃盖内膜有时也部分变黑,鳃丝溃烂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在我国各主要对虾养殖区均有发生,该病的感染对象包括几乎所有的淡水和海水养殖虾蟹类,在水质和底质环境恶化以及对虾体质下降时容易暴发。

  春、冬季清除池底淤泥,用生石灰、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消毒。夏、秋高温季节,根据池底和水质情况,每667㎡水面可泼洒生石灰5~15kg。

  6、治疗方法

  (1)每日1次、每千克虾拌饵投喂氟苯尼考粉[规格(以氟苯尼考计):10%]0.1~0.15g,连用3~5d。

  (2)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%~2%,去皮捣烂,加入少量清水搅匀,拌入配合饲料中,待药液完全吸收后,连续投喂3~5d。

  (3)在口服上述抗菌药物的同时,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、漂白粉(含氯30%以上)、溴氯海因等其中一中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。由于患该病的对虾体表和附肢已受伤,使用含氯消毒剂时,注意浓度不能过高。

  1、病原

  哈维弧菌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对虾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在夜晚或黑暗环镜下,可见水体中的幼体、幼虾甚至饵料丰年虫等游动时发出荧光。头胸部呈乳白色,躯干部呈灰白色,不透明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是南方对虾育苗和养成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,该病的发生季节主要为温度较高的5~9月,特别在温度较高的雨季为发病高峰期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选择活泼健壮、体色正常、附肢完整、体表无任何附着物的虾、蟹亲体,进行繁殖产卵。

  (2)采用微流水生态育苗。

  (3)育苗池必须洗刷干净,并进行消毒。

  (4)育苗用水必须经过沉淀、过滤;最好和水生植物、微生物消化作用联合处理,净化、优化水质优良及稳定,将幼体养得健壮。

  6、治疗方法关键在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可选复方磺胺嘧啶粉抗弧菌类药物或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等,其用法和用量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。

  1、病原

  链壶菌、离壶菌、海壶菌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虾、蟹的卵及幼体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严重时幼体呈灰白色,不透明,趋光性差;卵不透明、小、呈褐色或淡色、不能孵化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在虾、蟹育苗地区都有发生,主要危害卵及幼体,尤其是蚤状幼体。在发现后,如不及时采取措施,可使全池幼体在1~2d内全部死亡。

  5、目前无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针对该病的药物,只能采取预防措施。具体是:

  (1)育苗前池塘应彻底消毒,特别是已经发生过真菌病的育苗池,再次使用前更应严格消毒。

  (2)产卵亲虾在产卵前,先用聚维酮碘溶液0.5~1mg/L浓度浸洗30min。

  (3)进入育苗池的水,应先进行砂滤。

  (4)发病池塘使用过的工具,必须消毒后才能再用于其他池塘。

  1、病原

  水霉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受伤的虾蟹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体表有灰白色绵毛状物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,5~26℃均可生长繁殖,对虾、蟹没有选择性,凡是受伤的虾、蟹均可感染,而未受伤的则一律不受感染,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块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,尤其是疾病晚期更是无法治疗。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

  (1)放养前池塘彻底消毒。

  (2)池水入池前应经过沙滤。

  (3)亲虾入池前应消毒

  (4)严防受伤

  6、治疗方法

 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。用8mg/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(1:1)全池泼洒。

  1、病原

  聚縮虫、累枝虫、钟虫、单縮虫等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各种虾蟹的卵、幼体、成体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分布是世界性的,在我国沿海各地区的虾蟹养殖场和育苗场都经常发生,尤其对幼体危害严重。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最易发生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保持水质清洁,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。在放养以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,并彻底消毒;放养后经常换水;适量投喂,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残饵沉积在水底。

  (2)育苗用水采取严格的砂滤和网滤外,可用10~20mg/L浓度的漂白粉处理,处理1d后即可正常使用。

  (3)切断传播途径。卤虫卵用300mg/L的漂白粉处理1h,冲洗干净至无味后入池孵化。育苗期投喂卤虫幼虫时,可先镜检,发现有固着类纤毛虫附生时,可用50~60℃的热水将卤虫浸泡5min左右,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。

  (4)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,数量适宜;尽量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,经常换水,改善水质,控制适宜的水温等,以加强虾蟹的生长发育,促使其及时蜕壳。

  (5)每立方米水体,每15~20d使用1次[规格(以本品计):60%]硫酸锌粉0.2~0.3g,用水稀释后,全池遍洒。

  6、治疗方法

  如果虾蟹或其幼体上共栖的纤毛虫数量不多时,不必治疗;如果固着类纤毛虫数量很多时,就应及时治疗。

  (1)养成期疾病的治疗,可用茶粕全池泼洒,浓度为15~15mg/L。待虾蟹蜕壳后,大量换水。

  (2)亲虾越冬期的治疗:每立方米水体每日使用1次[规格(以本品计):60%]硫酸锌粉0.75~1g,用水稀释后,全池遍洒;病情严重时,可连用1~2次或使用硫酸锌三氯异氰脲酸粉,其用法用量按产品说明书。

  (3)对于虾蟹幼体的固着类纤毛虫,除了改善饵料,加大换水量,调整好适宜水温促进幼体蜕皮外,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。

  1、病因

  盐度和水温的过高或过低,水中溶氧低,水质污染,虾受到刺激后剧烈运动等,尤其是这些因素发生突变时更易发生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虾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病虾早期,用肉眼从虾体外可看到腹部肌肉(尤其是在腹部最后一、二节最易发生)有不规则或圆形白色不透明区,随着病情的发展,变白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一般发生在7~8月,发病率高的达25%左右。美国海水养殖的褐对虾和淡水养殖的罗氏沼虾,日本养殖的日本对虾也都发生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放养密度不应过大。

  (2)加强饲养管理,投喂优质饲料,保持水质优良、稳定,水源应不受污染,在高温季节应保持高水位,防止水温过高和突变,提高虾的抵抗力。

  (3)在高温时不进行捕捞及搬运,以免虾受刺激后剧烈运动。

  (4)发病后立即查明病因,消除致病因素,改善环境条件,疾病早期可恢复。

  1、病因

  引起虾、蟹软壳病的原因很多,其中由于患其他疾病而引起软壳不包括在内(如红体病等),主要有:水中缺钙,水呈酸性;营养不全面,饲料中钙含量太多,而磷含量不足,从而严重影响磷的吸收;水质差,如水中含有机锡、有机磷等杀虫剂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虾、蟹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虾、蟹的壳薄而软,壳与肌肉似乎分离,有的在壳下有积水,有的壳粗糙,生长缓慢,活力降低,严重时死亡,或被其他虾、蟹、敌害等吃掉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全国各养殖虾、蟹地区都有发生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定期遍洒生石灰,保持水呈弱碱性,水中含钙离子浓度应不低于1.25毫摩尔/升,最好能在2.5毫摩尔/升以上。

  (2)投喂营养全面、优质的饲料,饲料中必须加磷,而不要加钙。

  (3)加强饲养管理,种好水草,保持水质优良、稳定,提高虾、蟹抵抗力。

  (4)如水中含有机锡、有机磷等杀虫剂,则必须进行大换水,或泼解毒药。

  1、病因

  引起脱壳不遂的原因很多,除患其他疾病而引起脱壳不遂症的以外,主要有:水中缺钙,水呈酸性;营养不全面,饲料中钙含量太多,而磷含量不足,从而严重影响磷的吸收;蟹的脱壳素分泌不足;水中溶氧低,水质恶化等。

  2、主要危害对象

  河蟹。

  3、主要症状

  河蟹的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,但旧壳蜕不下,全身变黑而死。

  4、流行情况

  在全国各养蟹地区都有发生,尤其是管理不善的地区。

  5、预防措施

  (1)定期遍洒生石灰,保持水呈弱碱性,水中含钙离子浓度应不低于1.25毫摩尔/升,最好能在2.5毫摩尔/升以上。

  (2)投喂营养全面、优质的饲料,饲料中必须加磷,而不要加钙。

  (3)加强饲养管理,种好水草,保持水质优良、稳定,提高虾、蟹抵抗力。

  (4)在河蟹集中蜕壳时,加喂些蜕壳素。

  咨询及征稿声明

  相关养殖技术咨询:15312300488微信同号QQ:6331078

  诚邀您投稿,一经采用,即付稿酬!投稿请联系:6331078@qq.com